古代丹書鐵券是怎么回事?
在發(fā)動陳橋兵變,做了皇帝之后,我感到愧疚,因為在前朝,也就是后周,世宗皇帝柴榮對很好,而奪取了本該屬于柴后裔的皇位,于是立下契約:任何柴后裔只要不叛國,任何罪行都可以免死;就算是叛國,只要殺了自己,又不是集體懲罰。
當然,他沒有把這些信送到人間,否則,柴的后人就無法無天了!但作為皇宮里的國家機密。
柴的后人一旦犯罪,就用這個來對付他們,這是對柴榮的獎賞。
后來北宋滅亡時,金軍8次入侵東京,發(fā)現了“丹書鐵券”,但北宋早已滅亡。
當時與《水滸傳》不同的是,丹書鐵券可以由柴榮送去領取,但可以算作法律的一部分。
這是我知道的關于“丹書鐵券”的故事。
明朝被賜予丹書鐵券的臣子都有哪些
明朝金書鐵券分為七等,其中公爵分為二等,侯爵分為三等,伯爵分為二等。
最大公爵的一等鐵券高一英尺,寬一英尺六英寸五分鐘。
一般來說,所有其他鐵證書在高度和寬度上都減少五分。
最年輕的伯爵的二等鐵券高7英寸,寬1英尺2英寸5分鐘。
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份,一份給受贈人,一份藏在里屋。
當你需要檢查時,你可以通過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區(qū)分真?zhèn)巍?/p>
洪武三年(1370年),朱元璋是大豐的功臣。
李善長、徐達、李文忠等6人加冕公爵,28人加冕侯爵,均獲金書鐵券。
此后,朱元璋先后向新立功勛或被晉升爵位的人頒發(fā)鐵券。
當朱迪皇帝登基時,丘福和其他26個幫助他奪取皇位的人也獲得了鐵券。
明朝中后期,仍有英雄和英雄后裔時不時獲得鐵券。
直到明朝末年,剛剛即位的崇禎皇帝從麻痹漢奸魏忠賢的策略中走出來,將鐵券送給侄子魏良卿。
與唐代的鐵券相比,明代的鐵券有兩個顯著的不同。
第一,叛亂是不夠的,只能是其他死罪。
二是避免死亡的次數少,孫子孫女難免會死。
明代金書鐵券的這些特點,說明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確實希望實現救亡圖存的諾言。
明代雖然有大量的金書和鐵券頒給英雄,但明代的鐵券很少。
其中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兩件,分別是成化五年(1469年)任撫寧侯時所贈的金書鐵券和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任包國公時所贈的金書鐵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