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春節(jié)的俗語
1、有錢沒錢,團聚過年?!睹耖g俗語》解釋:無論是否富裕,團聚才是過年的根本。2、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?!睹耖g俗語》解釋:勸告小孩子不要急著吃好東西,過了臘八,年就快要到了。3、一夜連雙歲,三更分兩年?!睹耖g俗語》解釋:三十兒前是一歲,過了三十這一夜又是一歲,三更這一個時間段,連著兩年。4、大年三十洗個澡,一年到頭身體好。——《民間俗語》解釋: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,如果能夠?qū)⒆约旱娜砩舷露枷锤蓛舻脑挘簿蛯⑶耙荒晁胁缓玫氖虑槿框?qū)除,那樣就可以用干凈初始的樣子迎接新一年的到來。5、小孩望過年,大人望種田?!睹耖g俗語》解釋:小孩子盼望過年有新衣美食,成年人盼望的是種田豐富有收入能養(yǎng)家。6、初一餃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轉(zhuǎn),初四烙餅炒雞蛋。初五、初六捏面團,初七、初八炸年糕,初九、初十白米飯,十一、十二八寶粥,十三、十四竄湯丸,正月十五元霄圓?!睹耖g俗語》解釋:從初一到十五,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美食,指的是過年時候的生活內(nèi)容。
關(guān)于春節(jié)的俗語和諺語
1、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”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與春節(jié)首尾相連,是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”的重要時刻?!俺笔恰叭ァ钡囊馑?除夕的意思就是“月窮歲盡”,表示舊歲至此而除,來年另換新歲。除夕之夜是年節(jié)的第一個高潮。守歲,俗稱“熬年”,是從吃年夜飯開始。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、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,此時,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,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(jié)日的喜慶。年夜飯之后,除了年幼的孩子外,全家人開始守歲,共同辭舊迎新。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,南北朝時已很普遍,進入隋唐后守歲很盛行,宋代沿襲唐風更盛。另外,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(用草藥配制的藥酒)以驅(qū)邪祛病的習俗,后世改為飲屠蘇酒,王安石有詩“春風送暖入屠蘇”?,F(xiàn)如今,我國南方仍有年節(jié)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。2、“年來到,年來到,閨女要花兒要炮,老婆要個煊棉襖,老頭要個新氈帽?!?過年大家都要圖個吉利,要年新禮物。這禮物不論貴賤,一年到尾總該有個“新”來圖來年吉利。而《正月十六請閨女》則更有童謠的情趣與年節(jié)的歡樂氣氛?!澳鞠前?挖膠泥,正月十六請閨女,殺公雞,宰母雞。公雞說:我的脖子長,殺我不如殺那只羊;羊說:我四條金腿往前走,殺我不如殺那只狗;狗說:我白天看家晚上歇,殺我不如殺那只鱉;鱉說:我往河里縮一縮,殺我不如殺那只豬;豬說:喝了我的血,吃了我的肉,殺我不如殺恁舅?!?3、“新年到,放鞭炮:一響鴻運照;二響憂愁拋;三響煩惱消;四響財運到;五響收入高;六響身體好;七響心情妙;八響平安罩;九響幸福繞;十響事業(yè)節(jié)節(jié)高!” “爆竹聲中一歲除”。除夕之夜,交子時刻,天空中,火光閃閃,轟鳴陣陣,隆重、熱烈的鞭炮聲送走了舊年,迎來嶄新的一年,把春節(jié)推向了高潮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。因為我國南方盛產(chǎn)竹子,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。當竹子燃燒時,竹節(jié)里空氣膨脹,引起竹腔爆裂,發(fā)出噼噼啪啪的響聲,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。大約到了唐代,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里點燃。宋代人們已經(jīng)普遍使用內(nèi)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炮仗了。4、“五窮媳婦五窮排,家家門上送出來” 正月初五“送窮”,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。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,稱為“掃晴娘”,“五窮婦”,“五窮娘”,身背紙袋,將屋內(nèi)穢土掃到袋內(nèi),送門外燃炮炸之。這一習俗又稱為“送窮土”,“送窮媳婦出門”。對于南方人來說,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。民間傳說,財神即五路神。所謂五路,指東西南北中,意為出門五路,皆可得財。這天人們爭先早起,敲起金鑼,燃起鞭炮,擺上供品,迎接財神,俗稱“接路頭”。接過財神,大家還要吃路頭酒,往往吃到天亮。大家滿懷發(fā)財?shù)南M?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,在新的一年里大發(fā)大富。5、“老婆老婆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,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;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掃房子;二十五,炸豆腐;二十六,燉羊肉;二十七,殺公雞;二十八,把面發(fā);二十九,蒸饅頭;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……” 我國春節(jié),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。民謠中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,祭灶,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、流傳極廣的習俗。舊時,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(shè)有“灶王爺”神位,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“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”,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,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。灶王龕大都設(shè)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,中間供上灶王爺?shù)纳裣瘛]有灶王龕的人家,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。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,有的則有男女兩人,女神被稱為“灶王奶奶”。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,上書“東廚司命主”、“人間監(jiān)察神”、“一家之主”等文字,以表明灶神的地位。兩旁貼上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的對聯(lián),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。古代,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征兆,俗語便說“臘八大如年”,可見臘八當時的重要性。北方有句民諺:“臘七臘八,凍掉下巴?!币馑际钦f臘八前后的兩天是一年中最冷的。
關(guān)于過年的俗語
關(guān)于過年的俗語如下:1、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。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與春節(jié)首尾相連,是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”的重要時刻。2、年來到,年來到,閨女要花兒要炮,老婆要個煊棉襖,老頭要個新氈帽。過年大家都要圖個吉利,要年新禮物。這禮物不論貴賤,一年到尾總該有個“新”來圖來年吉利。3、新年到,放鞭炮:一響鴻運照,二響憂愁拋,三響煩惱消,四響財運到,五響收入高,六響身體好,七響心情妙,八響平安罩,九響幸福繞,十響事業(yè)節(jié)節(jié)高。?除夕之夜,交子時刻,天空中,火光閃閃,轟鳴陣陣,隆重、熱烈的鞭炮聲送走了舊年,迎來嶄新的一年,把春節(jié)推向了高潮。4、五窮媳婦五窮排,家家門上送出來。正月初五“送窮”,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。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,稱為“掃晴娘”。這一習俗又稱為“送窮土”,“送窮媳婦出門”。擴展資料過年的習俗:1、辦年貨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,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,南北迥異,各具特色。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,但是備年貨、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“過年必備”。2、祭灶農(nóng)歷十二月廿三/廿四日祭灶。民間祭灶,源于古人拜火習俗。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,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“衣食有余”夢想追求的反映。3、掃塵在民間,新年前夕有“臘月二十四,掃塵(亦稱掃屋)的習俗。民諺稱“二十四,掃房子”。民間稱做“掃塵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