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學(xué)好法語俗語
首先需要了解法語的俗語究竟如何而來?通過對法語俗語的搜集整理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即使法國和中國相隔遙遠(yuǎn),但這些表達(dá)有一部分與中國的俗語在很多意象上表現(xiàn)出驚人的相似,這是因為它其實和漢語一樣,也是人們對市井民情和文化風(fēng)貌的反映與概括。而另一部分法語的俗語更多地來源于童話故事,就像中國的俗語多取材于歷史故事一樣。我們把握住這兩個原則,那么學(xué)習(xí)和記憶這些俗語將不是難事。下面我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,看看如何更加有效的記憶法語的俗語表達(dá)。如我們常說的“放鴿子”,在法語中放某人的鴿子等同于放某人一個兔子,即“poser un lapin”; 形容“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,法語就是“Parisnes'estpasfaitenunjour(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)”;“以卵擊石”就是“C'est le pot de terrecontre le pot de fer(土罐碰鐵罐)”;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”法語則形象的說成“Chat échaudécraintl’eaufroide(被熱水燙過的貓連冷水都怕)”……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。生活的道理本就是相通的,中國人和法國人對人生的感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表現(xiàn)在俗語當(dāng)中,即使喻體不同,但總結(jié)出的人生經(jīng)驗卻是相同的。另外我們了解法國俗語的來源對于理解和記憶這些表達(dá)更顯重要。比如法國人說“Battre le chiendevant le lion(在獅子面前殺狗)”其實就是中文說得“殺雞儆猴”。法語中的“Fauted'unpointMartinperditsonane(一個標(biāo)點(diǎn)符號使馬丁丟了自己的驢子)”,解釋成中文就是“大意失荊州”。再比如“pas de bras pas de chocolat”這一句在法語中是什么意思呢?單純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譯就是“沒有胳膊就沒有巧克力”,大家一定覺得云里霧里。其實這句話來自于法國的一個傳統(tǒng)黑色幽默:孩子問:“媽媽,我能吃巧克力嗎?”媽媽回答:“可以,就在柜子里?!焙⒆佑终f:“可是我沒有手啊?!眿寢屨f:“沒有手就沒巧克力?!彼赃@句俗語正確的翻譯就是“算你倒霉”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來,與中國的俗語一樣,法國的俗語也有相當(dāng)一部分來源于歷史、童話或生活中的故事。
法語詞匯學(xué)習(xí):30條常用法語俗語和成語
詞匯量的多少很難說,不過法語的總詞匯量應(yīng)該要比英語少,因為英語除了本身的詞匯以外,還有不少來自法語和拉丁語的詞語。例如“洪水”,英語除了常用的flood之外,還有一個很正式的詞是inundation,但法語里面只有inondation一個詞。不過因為英語的不少詞匯來自于法語(有些說法是高達(dá)六成),所以英語和法語有不少詞匯是相同或相似的,除了上面的inundation和inondation之外,又比如兩種語言里面的'動物'(單數(shù))都是animal,英語的'發(fā)展'是development,而法語是developpement。法語能夠準(zhǔn)確表達(dá)意思主要在于它的形容詞和分詞有陰陽性和單復(fù)數(shù)之分。例如要表示'能把那些書以及從中國進(jìn)口的雜志給我嗎?',翻譯成英語可能是: Could you give me those books and the magazines imported from China 這樣就有可能出現(xiàn)歧義,認(rèn)為書也是從中國進(jìn)口的。但如果翻譯成法語就是 Pourriez vous me donner ces livres et les revues importées de la Chine 就不會出現(xiàn)歧義,因為這里的importées表示陰性名詞的復(fù)數(shù),而前面的livres是陽性名詞,revues才是陰性名詞,所以'從中國進(jìn)口的'只是雜志。